洋快餐谋求中式本土化 多元经营问题重重

  曾几何时 ,洋快餐进攻中国市场的凌厉步伐一直伴随着“走本土化还是坚持西式化”的争论。近日 ,随着星巴克大张旗鼓地卖茶和肯德基的低调卖米饭 ,洋快餐中式化的步伐开始跨进一大步,而曾经标榜的西式快餐文化也开始模糊了面孔 ,令人有“中西难辨”之感 。

  本土化步伐走得最快的当数肯德基的东家百胜集团 ,继之前连续收购小肥羊股份外,还开出首个中式快餐连锁“东方既白” ,而旗下肯德基开始卖米饭之举,会否与东方既白形成竞争?洋快餐中式化会否模糊了本身的洋味 ,导致不洋不土的尴尬呢?

  与肯德基卖饭思路类似的是 ,曾经倡导休闲餐饮文化的星巴克,在2008年遭遇金融危机的打击后  ,唯一不减反增的亚太市场,成为其复苏的重要引擎。早在几年前 ,星巴克已尝试中式餐饮转型,先后短期卖过粽子 、月饼等中式餐点 ,但在主流饮品中正式推出中国茶品,尚是首次。

  关于洋快餐是该本土化些还是该坚持自己的本色 ,一向存在两种观点:坚持走专业西式快餐路线的最有代表性的应是麦当劳,从麦当劳的角度来讲,因为西式快餐的高度标准化,所以才能使成本很好地得到控制,反而像肯德基这样的 ,花样很多 ,但是成本居高不下 ,导致近年来盈利大受挑战 ,但肯德基没意识到这点,反而向别一条路上越走越远 。但麦当劳算比较成功的例子,不大成功的例子有坚持西式风格的赛百威 ,虽然在美国风靡一时,但在中国始终水土不服 ,多数为外籍人士提供餐饮,进入不了主流餐饮 。

  但从肯德基与星巴克的不约而同走本土化路线的举动中 ,我们可以看到 ,近年来由真功夫等一批中式快餐崛起引领的健康餐饮  ,本土化餐饮的深入民心,使得这样曾经高高在上的洋快餐也不得不转而学师 ,洋快餐的中式变脸 ,是可行还是不可行 ,现在盖棺定论仍为时尚早。

  “上午卖咖啡下午卖茶”

  星巴克欲中西通吃

  “上午喝咖啡 ,下午喝茶!”——刚刚过完传统春节,中国消费者在星巴克看到悄然更新的广告 。殷勤的星巴克店员也会重点向顾客介绍刚刚上线的白牡丹、碧螺春、东方美人乌龙茶等共9款新品茶。“这只是星巴克在中国茶领域发展的第一步 ,今后仍将在这个方向上有大作为 。”星巴克咖啡公司大中华区市场  、产品及传播副总裁黄丽敏上周向本报记者如此表示 。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明显 ,但中国市场表现名列前茅,此番星巴克似乎要借中国人最熟悉的“茶”,给中国消费者再添一份新鲜感 。

  引入9款新茶品

  中国人有饮茶的习惯,而星巴克却在这样一个饮茶社会里,以“美好生活”概念营造了纯西式的咖啡文化 。自1999年1月11日星巴克在北京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开设了中国大陆第一家星巴克咖啡店以来 ,截至2009年底 ,星巴克在大中华地区已有逾700家门店。对于许多刚刚建立饮咖啡习惯的中国人来说 ,星巴克绿色美人鱼标志的意义超越最高品质的咖啡。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星巴克美国大本营遭受重创,星巴克这头现金奶牛遭遇了长达两年的利润下滑,但是星巴克方面确认中国市场的发展持续走高,业绩“名列前茅” 。虽然星巴克从未透露过单个市场的开店数,但据记者从星巴克内部获得的数据,目前中国华南区的门店数约70家 ,去年新店的增长率约为20%。相比之下 ,星巴克为节省开支 ,两年一直努力地关闭欧美等地不景气市场的900家门铺 。

  中国市场一直被星巴克视为继美国本土外最有潜力的新市场,此次星巴克选择在中国市场大力推中国人最熟悉的茶品,可以视为最大动作的一次本土化。

  “虽然星巴克给人感觉是专业做咖啡 ,但是星巴克其实在40年前就开始在全球所有门店中有茶产品配售,其中包括英式红茶和伯爵红茶两个主要产品。但是白牡丹 、碧螺春、东方美人乌龙茶等中国特有的茶品,是我们头一次在中国的尝试。在这个基础上加上四款浓郁香醇的原叶异域茶 :甘菊花草茶、印度红茶以及两款手工特制茶饮,中国市场已经有9款新的茶品在门店内销售 。”黄丽敏称 ,运作茶的新业务  ,星巴克已经作了较长时间的